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,需要通过阅读来提供一些直观想象,让孩子依靠想象、逻辑思维进行加工。
但很多家长跟我们的老师抱怨,说孩子不爱阅读、不爱看书。其实,孩子不爱阅读,是因为他们对读书这件事没有兴趣。
爱因斯坦说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
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夫子也说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”。
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,尤其对无意注意占优势幼儿而言,兴趣已经成为了幼儿认识某样事物的内部驱动力。
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,不用家长“威逼利诱”,他们自然学得快、记得牢;如果是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,即使重复多遍的教导,也不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所以,与其逼迫着孩子去读书,不如想办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那要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?
每天坚持阅读,养成一个兴趣爱好
心理学研究表明: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大,且容易“先入为主”,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,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,不易改变。所以,家长们可以试着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。
比如,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喜欢的事情上,或者将早期的阅读内容融入到孩子喜爱的文学作品中。像有些孩子喜欢看《小猪佩服》,家长可以买一些图文并茂的相关书籍,让孩子自己尝试看一下,从一开始的看,到后来的讨论,再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。
抓住兴趣关键期
把“看管”转化成亲子阅读
只有在舒适的环境中,孩子们才能放松下来,沉浸到阅读中。如果阅读成为一件需要爸爸妈妈“看管”的事情,孩子又怎么会喜欢呢?所以,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轻松、自在的环境,把那些外在干扰因素(比如吸引孩子的电子产品)清理掉。
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年纪小,不会读,或者不放心,就坐在一边看着孩子读书。这样是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的。
家长不妨尝试变换一下姿势,将“坐在一边”变成“后抱式”,盘腿坐好,让孩子坐在你的腿窝里,以这样亲密的姿势进行阅读。孩子不仅不觉得难受,反而很享受和爸爸妈妈的亲密时光。
除了后抱式,还有“并肩式”和“90度错分式”,比较适用于中大班的孩子。通过这样的一个亲密接触,在阅读陪伴的过程中也有效的增进了亲子关系,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安全感,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。
家长和孩子阅读完一个故事后,可以跟孩子进行讨论,帮孩子回忆故事情节,让孩子发散思维。不过要注意,在每天的阅读中,选择一个在短时间内能完结的故事,方便总结和结束后的交流。
有了康桥老师的建议,你知道怎么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了吗?那就快行动起来吧,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爱好和习惯,成为你们之间沟通的桥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