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爸爸妈妈,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玩啊?”
“爸爸,你带我出去玩吧,带我出去玩吧?”
“妈妈,我不要呆在家里啦!我都要憋疯啦~”
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很多孩子可能都在问类似的话。
面对长时间不能出门的情况,各位爸爸妈妈们是如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的?身处疫情期间,长期在家,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反应?身为家长又该如何缓解疫情对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呢?
疫情对孩子的影响
1.情绪方面
长时间不能出门,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愤怒和烦闷,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憋屈、不自由,有些孩子可能会变得紧张、焦虑,频繁洗手或上厕所,有的孩子可能会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,对反复出现的疫情信息感到恐惧。
2.身体方面
由于情绪上的紧张、运动量的减少以及生活习惯的紊乱等,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、头晕头痛、尿频尿急、睡眠差、做噩梦、食欲差、乏力等情况。
3.认知方面
原本应该上学的时间,却呆在家里;原本可以外出的时候,却闭门不出;原本应该上班的爸妈,却留在家中。这都与孩子们之前认知到的世界和生活有所不同,容易让孩子产生认知障碍,搞不懂什么情况。
4.行为方面
有些孩子可能会不停地吵闹、哭泣,反常的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;有些孩子可能会钟情于玩耍与医生、病人、病毒、口罩、死亡等有关的游戏;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破坏玩具、家具的行为我;有的孩子可能会对身体过分关注,经常说自己身体不舒服;有些孩子可能变得更依赖家长,原本具备的能力下降或消失。
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?
如果孩子出现上述情况,家长应该如何调节孩子的心理健康呢?
(1)简洁语言,科学传递疫情信息
面对孩子对“为什么不能出门”的疑问,家长朋友不能瞒而不报,而是选择科学的方式、简洁易懂的语言,正确的给孩子传递疫情信息。
家长可以拿03年的非典举例,让孩子知道之前也有过这种情况 国家和人民通过努力取得了胜利。现在,我们也需要有信心,相信国家能渡过难关。
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,他们已经会通过手机、电视等了解疫情信息,但可能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。
这就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在各种信息中正确认识疫情,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,了解一些事情的原始起末。让其了解在一线抗击疫情的人和事,培养孩子的责任感。
对于年龄小的孩子,家长可利用权威机构发布的图画、绘本等资料,以讲故事或玩游戏的方式告诉他们,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了解疫情相关信息。
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反复地讨论疫情信息,以免大量信息涌入,加重孩子的恐慌。
(2)陪伴孩子,保持正常的作息
由于假期变长的缘故,很多家长出现作息紊乱的情况,导致孩子也改变了作息,沉迷于电视、网络,影响身心健康。
因此,建议家长朋友们首先调整自己的作息,引导孩子作息规律;其次多陪伴孩子,多进行亲子阅读、亲子小游戏、亲子手工等,也可以适当进行有趣的室内运动,比如青蛙跳、捉迷藏等,少沉溺于网络。
(3)家长带头,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
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小,什么都听不懂。当然,孩子可能真的听不懂,但他们情绪敏感啊!
因此,当家长感到焦虑时,或者肆无忌惮地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坏情绪、讨论对疫情的害怕时,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情绪。
因此,作为父母,请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疫情的恐惧、担忧、抱怨等负面情绪,也尽量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,才能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。
(4)接纳自己,教孩子学会合理释放情绪
如果孩子出现了负面情绪,家长不要怪罪孩子软弱、胆小,而要让孩子知道,特殊时期出现各类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,大人们也会有类似的情绪,从而鼓励孩子学习接纳自己的坏情绪。
另外,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写日记、涂鸦、唱歌、做手工、折纸等,让孩子学习排解负面情绪的合理方法。比如,可以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画出自己的恐惧和担忧,再在另一张纸上画出“一切都变好了”的情景。画好后,引导孩子处理这两幅画,从而疏解情绪。
(5)给予希望,让孩子相信胜利在望
父母要告诉孩子,目前全国已出现了很多治愈的病例,各地的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,让孩子相信疫情是可控的、可治的。
疫情期间,愿每一个父母都能保持自身心绪的稳定,进而为孩子穿上有效的心理防护盔甲,让孩子以稳定、积极、乐观的心态,去抵挡任何“病毒”的袭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