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跟大家分享了王松云老师的一篇观察记录,很多家长纷纷表示“没看够”“孩子的表现出乎意料”“我也想看看自家娃的课堂实况”。所以这一次,我们又来跟大家分享周艳敏老师的大班幼儿观察实录啦。
相比中班幼儿和小班幼儿,大班幼儿更偏爱于自主性多一点的活动,也能够自觉、自主、自己完成一些教育教学活动。所以,这次选择是大班幼儿在建构区的一节搭建课活动。
一次区域活动中,我偶然发现,很多幼儿在建构时习惯把积木面积摊开的很大,但是高度却只有两三层。而且,幼儿们的搭建方法也比较单一,大多是一层一层的金字塔结构搭建。为了锻炼幼儿们的创造力,构思多种搭建方法,我开展了建构区的搭建活动。
让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,能够发现多种不同的搭建方法,能够运用多种搭建方法进行搭建。
开始搭建之前,我先让幼儿们观察自己为什么搭不高。孩子们说了很多原因,比如“容易倒”“我太矮了”“积木太小了”等。观察并交流过原因后,孩子们又开始讨论怎样才能搭建出更高的房子。
理论源于实践,实践检验真知。一番总结后,孩子们开始了真正搭建的过程。
Andy在第一次修建高楼时,为了增加高楼的高度,Andy在第一层借用了纸板和三个圆柱体积木。
只见他将圆柱体摆在同一水平线上,将纸板搭建在三个积木上。偶然,这样搭建出来很高,Andy很开心,如法炮制,搭建出了第二层。
但是,当搭建第三层时,由于摆放圆柱体积木的着力点稍微有点差别,再加上纸板比较轻薄,房子就开始摇摇欲坠了。等到搭建第四层时,一不小心,房子全塌了。
观察到这里,看着气馁的Andy,我走过去对他说:“Andy,房子会倒塌,是不是因为地基不够结实呀?你可以看看旁边的Jessy,看她是用什么方法让高楼变得结实的?”
Andy走过去认真观察了起来。看了一会儿,Andy恍然大悟,一边往回走一边轻声说道:“我得换个地方再搭一次。”
第二次搭建时,Andy拿着积木来到了一个更加平稳的地方。但他还是采用了第一次搭建的方法,所以这次房子也没能搭建很高就塌了。
这一次,我走到Jessy旁边问道:“Jessy,你的房子真牢固,你是用的什么方法?”
Andy也主动走过来求助:“Jessy,你来帮帮我吧。”
Jessy走过去将三个圆柱体摆成了更为稳定的三角形,Andy负责放上纸板。搭建第二层的时候,Jessy边搭边说:“每一层的柱子都要对整齐,不然也容易倒。”
就这样,两人合作一直修到了第七层。
第三次搭建成功后,Andy开心地跳了起来:“我还要修一栋更高的楼!”
于是Andy又在旁边用四根立柱摆成长方形搭高房子。当他修到第十层时,他踮着脚还想往上修,试了几次后都没有成功。
Andy发现,如果离得太近,身体会碰倒房子;但是离得太远,手臂又够不到。这可怎么办呢?Andy看着自己的高楼想了想,“噔噔噔”跑到教室搬来了椅子。这次,他成功的将房子搭到了十五层。
观察分析
1.Andy在搭建房子时,虽然使用了三个圆柱积木,但是却将其放在同一水平上,这是造成房子倒塌的根本原因。说明Andy对于如何使房子更牢固的经验不足。
2.老师在第一次引导Andy向Jessy学习成功经验时,Andy只是默默观察,没有学到精髓,这说明老师的策略没有起到作用;Andy第二次失败后,老师再次用询问Jessy搭建成功经验的方式引导Andy求助,这才有了之后的成功。
3.Andy通过观察同伴搭建高楼,得出的结论是自己选择的地基不平,所以他选择换个场地。再次失败后,在老师的引导下,Andy选择了求助,弄明白了搭建失败的真正原因。就是在失败-观察-失败-求助-合作的过程中,Andy积累了搭高楼的经验,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。
4.Andy习得搭建高楼摆立柱的经验后,又开始了新的尝试——学会自己思考将柱子改为四个并摆成不同形状,借助凳子的力量将房子搭的更高。这说明Andy搭高楼的经验在不断提升。
观察反思
1.《指南》科学领域中指出:“5-6岁儿童能通过观察、比较与分析,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。”身为一名幼儿教师,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,应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去观察、去发现同伴的成功经验。
2.为了帮助孩子们解决搭高房子活动的困难,在下次活动前可以就“怎样搭高房子”进行讨论,或者带孩子一起欣赏建筑工地的照片等,帮助儿童梳理搭高楼房的方法。老师也可以将幼儿们想出来的方法制作成阅读资料投放到搭建区,供其他孩子自主查阅。